•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吉大女性 · 女性与科技 · 正文

女性与科技

砥砺奋进耀巾帼风采 铿锵玫瑰谱时代华章——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吉红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3/13 点击量:


她是一名党员,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目标,时时锤炼坚强党性,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她是一名教师,长期躬身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坚持把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的高度融合。

她是一名科学家,在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的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做到了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的统一。

她是人们眼中的女神:知性优雅,充满睿智,干练,大气,追求内涵、修养、气质、善良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

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无机化学家,吉林大学化学学院于吉红教授。


师从名师,传承吉大化学优良传统

于吉红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到1995年的十年时间里,她在吉林大学完成了本、硕、博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她是地地道道的吉大化学毕业生。在攻读硕士和博士期间,她师从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在徐如人先生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使她打下了坚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并从此走向了教学科研道路。

她199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年至1998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和日本东北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受邀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客座教授,2007年受聘为教育部,2011年担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同时获得“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吉林大学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

于吉红从参加工作之初就展现了良好的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素质,她工作勤恳,踏实上进,做事认真,追求完美,认准的事情不做到底决不罢休。生活中为人谦逊和蔼,低调中隐现不俗,柔和中透出坚毅,少有的稳重、睿智和干练。因此,在她身上,不仅有深厚的化学专业理论功底和良好的学术造诣,同时,也传承了吉大化学严谨、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传统。

天道酬勤,创新驱动引领学科前沿

于吉红多年来致力于功能导向无机晶体材料定向设计合成这一合成化学领域前沿科学问题与挑战性难题的研究,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她面向环境和能源的重大需求,基于“分子工程学”思想,带领研究团队在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晶体基因”的思想高通量预测和筛选分子筛催化材料的新理论方法,这是功能导向-结构设计-定向合成“分子工程学”研究思想的完整体现;发现了羟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筛水热晶化的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性学术期刊Science上,这一发现不仅使人们对沸石分子筛的生成机理有了新认识,而且为化学工业上具有重要需求的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的高效、节能和绿色合成开辟了新的路线;发展了分子筛定向合成的方法学,提出了基于模板导向、杂原子取代以及数据挖掘为指导的定向合成途径,成功制备出一系列在大分子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超大孔道分子筛催化材料;研发出系列高效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这些材料在甲醇制烯烃(MTO)等重大工业催化反应及环境水污染的油水分离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于吉红在科研领域的杰出成就,使她在学术界名声鹊起,令国内外同行们刮目相看。2015年12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于吉红顺利当选,成为学校首位“60后”的女院士。阅览于吉红的成长履历,从求学时期的佼佼者,到赢得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认可,再到她取得国内顶级的学术头衔,可谓实至名归。然而,一项又一项突破性成果的取得,不仅凝聚着她“仰望星空”的执着和追求,更体现着她“脚踏实地”的智慧和心血。当全校师生为她成功当选院士欢呼雀跃时,她却平静如水,依然如往常一样工作。她说:“院士只是一种称号,对我来说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新的起点。我会在科研这条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为科学而努力奋斗。”

于吉红教授现为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期刊Chem. Sci.副主编,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编委,Materials Horizons顾问委员,国际分子筛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第七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球华人无机化学“Bau Family Award”,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基于她在分子筛纳米孔材料的分子工程学这一前沿科学领域中所做出的引领性贡献,2017年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授予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全球共12位女性科学家获奖,于吉红教授是中国获奖的2位女科学家之一。她先后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负责人。众多的荣誉和成果使她倍受国际同行的关注,在国际化学学术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奠定了她在国际化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地位。

立德树人,言传身教汗筑三尺讲台

于吉红是吉林大学化学学科老一辈化学家呕心沥血奠定坚实事业的继承者,也是他们高尚品格、献身科学和甘为人梯奉献精神的发扬者。正是老一辈化学家们的言传身教,使她对科研有了新的领悟和追求,并深深的影响和鼓励着她。薪火相传,躬身践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丰富为人师者在精心培育桃李的过程中,立德当表率,立教作贡献的深刻内涵。

于吉红教授非常热爱她所从事的教学科研事业,在学生培养方面,她十分注重从思想道德引领、学科精神传承、专业知识讲授、综合能力培育等不同维度聚焦学生培养。她一直认为,吉大化学学科之所以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离不开扎实的本科生教学。尽管执教多年且工作异常繁忙,但她始终坚持拿出固定的时间,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把国际学科前沿的发展动向融入到本科生的教学课堂,不仅施学生以“鱼”,且从根本上授学生以“渔”,进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她一直秉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原则,注重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式教育,特别注重把国际上最前沿、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给学生。她的课生动丰富,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每一堂课结束后,她都会被学生“围攻”,面对簇拥追问的学生,即使喉咙干哑,她依然会耐心聆听、一一解答,体现了为师者的无私与担当。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她要求学生对科研要有兴趣和热情,并必须严守学术道德,结合学生个体情况采用引导式教育。从学生入学之初与之深入探讨研究方向、提出研究思路,到鼓励学生潜心钻研、攻克难题;从提供平台助推学生高位发展到教导学生勇担责任服务社会发展。于吉红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献身科学的态度、爱岗敬业的精神,为学生树立了典范。执教以来,于吉红共培养博士生40余人,毕业后大都留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或出国深造,其中已有20人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她的学生,目前在中山大学任教并入选2014年国家的姜久兴教授对她有着一份由衷的感恩情怀:“于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时刻感染着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于老师总是全力以赴地帮助我。每每想起这些,我都会热泪盈眶。”

饮水思源,履职尽责投身宏图伟业

学习在吉大、执教于吉大、深情系吉大。于吉红常说“老一辈化学人的艰苦开拓,给吉大化学创造了宝贵的科学财富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气息,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在学校带领全体师生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今天,我更要以当选院士为起点,肩负职责,瞄准国际前沿,勇于攻坚克难。言传身教,及时发现、提携和凝聚青年人才,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为吉大早日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和化学学科再创辉煌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在无数次的领奖词中,“母校”、“恩师”更常挂在她的嘴边。对她来说,母校是她扬帆远航的起点,更是她砥砺前行的明灯。她正时刻以满腔的热情和实际的行动,为传承与发扬学科的精神,参与并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播撒智慧和贡献力量。

于吉红作为学校党委委员、学校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以及新当选的全国十九大党代表,她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提出了具有建设性、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投身科研教学一线,以传、帮、带的形式引领和示范全体教师积极投身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中,为推动化学学科的整体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学校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负责人,她站在学校建设世界顶级科学家开展前沿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高端平台的最前端,进一步凝练学科优势,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社会服务等方面,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开拓者、奋进者和奉献者。

对于吉红而言,母校的一切早已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底,“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看似朴实无华,却已成为她一路前行的不竭动力。站在新的起点上,她肩负时代使命,勇担历史重任,与奋发图强,追求卓越的吉大同仁竭力前行,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光添彩,贡献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