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吉大女性 · 女性与科技 · 正文

女性与科技

白求恩精神的践行者——记白求恩医学部学部长、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凡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3/13 点击量:



在她众多的照片中,有这样一张格外醒目:黄色流苏的校长帽,黑红两色的博士学位袍,明朗舒展的笑容,配文为:吉林大学援疆干部、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李凡在为学生颁发毕业证书。这张照片曾被中国教育报刊发在显要位置。

简短的一行字,浓缩了李凡师者、学者、管理者三个完美的角色,也是她厚德育人、励精治学、责任担当的真实写照。

她总是精神百倍地投身于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中,掷地有声的讲话总能让人感受到自信与热情的气息,爽朗坦荡的笑声总是传递着向上与乐观的力量。

李凡担任着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学部长,是吉林大学基础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与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常务理事。她曾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有突出贡献个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援疆干部,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大学教学名师,白求恩十大教学名师,长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和长春市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她担任数职,荣誉颇多。然而,她最喜欢的称呼却是:李老师!无论是欧美留学,还是援疆工作,在她人生的每次抉择中、在她事业的每次提升中,都一直恪守和践行着:“正直做人,昂扬做事,真诚待人”的为人原则。


 

潜心医学教育授人以渔的师者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我从未感觉到枯燥,反而让我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她可以将一堂很枯燥的课讲得很生动、很有趣,多年后仍让人记忆犹新。”这是李凡的一位学生在谈及他对自己导师印象时的一段话。

在讲课时从不拘泥于课本的知识,更多的是将最前沿的学科讯息、研究方向传达给学生,为的是使学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学科动态;在带领学生做实验时从不一步一步地指导教学,而是提出实验目的让同学们自己去开动脑筋想办法,为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始终像慈母一般地关心同学,不管是多小的事情,只要可以帮助到学生她都会竭力去做,为的只是可以让她的学生们排除后顾之忧,安心地学习、研究。这就是“李老师”在学生们眼中的无穷魅力。

李凡从1985年来校任教以来,一直忙碌于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即使是再苦再累,在她的心目中学生总是最重要的。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大学教学名师、白求恩十大名师,这些称号于她来说当之无愧、实至名归。在教学方面,她主管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多年,带领着各学科的教师不断地对医学教育进行经验总结、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综合性大学中的医学教育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全方位改革,构建综合性大学医学本科创新教育模式,进行多元化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在医学教育与国际接轨、加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由她主持完成的“长学制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东北地区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病原生物学为载体的基础医学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和“深化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模式”获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她作为负责人所带领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她开创和建立了一整套病毒学博、硕士课程和教学体系,为我国培养医学高级人才(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这些人才大多数已成为各单位生物医学的骨干。她主持开发和出版了《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等“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其它专著10余部,为我国各高校广泛使用。其中,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微生物学》两次获得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同时荣获得第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大奖赛三等奖、中国电化教育协会全国教学设计方案评比优秀奖和吉林省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指导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她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上获奖。在科学研究上一丝不苟,获得了系列研究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在抗生素使用状况、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基因组条形码的重大疾病诊断靶标泛基因组偶联的系统研究,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基于计算生物学的重大疾病体液诊断及防控的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一项项的骄人成绩并没有使她止步,而是以更加矫健的步伐继续砥砺前行。


执着医学研究精益求精的学者


“李老师经常加班,几乎很少看到她周末休息”学生、同事都这么说。“李老师总是走得最晚,有时候学生们都走了,她还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看门的老大爷也是这么说。一点一滴的描述拼凑成了一幅幅李凡在实验台前认真工作的样子,一位认真做事、坚毅刻苦、锲而不舍的科研人的形象跃然眼前。

实验室里她不允许任何一处错误的出现,实验室外她仔细研读各种书籍文献,撰写了多篇论著。作为病原生物学的学科带头人,她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研思维活跃,作风严谨。1995年,她获欧共体博士后奖学金留学于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2001年赴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留学。回国后,她组建了吉林大学第一个病毒学实验室。多年来,主要围绕重大疾病早期诊断与预警、病原体新型检测技术、细菌耐药性、病毒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973专项、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科研项目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目前,她作为负责人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基于代谢通路分子网络调控的体液循环中消化道癌症早期诊断复合标志物的系统性挖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核分枝杆菌应答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及其在活动性肺结核体液早期诊断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吉林大学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重大疾病结构生物学及整合组学”等科研项目正在进行中。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基于计算生物学的重大疾病体液诊断及防控的新技术及其应用”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基于基因组条形码的重大疾病诊断靶标泛基因组偶联的系统研究”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抗生素使用状况、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殊荣。不仅如此,她还在各类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一项项的卓越成果并没有让她骄傲,而是以更大的热情继续科学研究。


致力医学发展开拓进取的管理者


“她是一位对待周围人很热情,对待自己很严格的人,不论什么事情她总是身先力行。在她的身上总是流露出一种自信、沉稳和睿智。为新疆医科大学带去了比资金、设备更宝贵的思想、理念”。这是“援疆”时,当地人对她的评价。

2008年9月,李凡成为了“援疆”队伍中的一员,积极投入到了“援疆”的工作中去,挂职担任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会只考虑个人的得失,援疆既是使命,更是责任。这一点,在我来到新疆后,认识更加深刻了,我觉得我来对了,这里需要我。”

作为第六批“援疆”干部,她在“援疆”期间情系边疆,甘于奉献,以“稳疆兴疆,富民固边”为己任,兢兢业业,艰苦实践。她凭借着坚定的政治信念、过硬的专业水平和高超的管理能力,助力新疆医科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建设的快速发展。针对新疆医科大学教师科研意识相对薄弱的现状,她积极给各学院、附属医院作讲座,传授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先进理念、经验和做法,讲授科研课题申请书的申报技巧,极大地提高各单位申报科研项目的积极性和规范性。针对学校部分研究平台小而散的状况,她及时进行了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创建了按需求与专业统筹划分的新研究平台。“援疆”期间,学校立项项目和科研经费逐年递增,2008年立项28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获得各类各级科研经费资助3489万元。2010年立项35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5项,获得各类各级科研经费资助5566万元。她还注重强化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提升成果奖励层次。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总体布局和任务,初步设立了中医理论、临床与基础研究平台、新药民族医药研发基地等五个特色鲜明、对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科研平台和基地。完成了重点特色学科、重点学科、支撑学科三层学科的遴选工作,组织专家论证和遴选出6个重点特色学科、14个重点学科和14个支撑学科。成功立项了11个“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培育)学科”。成功申报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实现了学校国家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新增补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圆满完成了教育部省部共建实验室教育部的验收。在她的积极努力下,新疆医科大学成为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使有些专业成为国家规划教材长学制编写参与者,填补了学校在长学制教材编写方面的空白,极大的提升了新疆医科大学在全国医学类高校的综合实力与知名度。李凡教授为“援疆”事业贡献出了自己无限的力量,为新疆医科大学带去了比资金、设备更宝贵的思想、理念。在其分管科研工作期间,学校实现了自治区医疗卫生获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重大突破,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0项,获奖率占全疆高校的81.8%,获奖总数居全疆高校之首,SCI论文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持续增长。

在三年的“援疆”工作期间,她以身作则,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节假日很少回家,无怨无悔。以实际行动和骄人的业绩赢得了新疆医科大学师生员工的认可和尊敬。她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一朵绚丽的西域科技之花,用对党的忠诚和突出的业绩向“援疆”事业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圆满完成了一名优秀“援疆”干部的历史使命。

现已花甲之年,但她仍然以满腔热忱倾注自己所热爱的医学事业。她临危受命担任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学部长,正带领着白求恩医学部的教职工在教学、科研和医疗岗位上默默耕耘,努力践行着严于律己、无私奉献、锲而不舍、勇往直前的白求恩精神,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