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反复播放的公益广告中,“高大魁梧的爸爸为整个家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那首相当流行的歌曲里的孩子,愿意“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个“幸福家庭生活”样板的背后,隐藏着失衡的家务分担,暴露出社会角色分工上的不平等。 近日,“男性干家务世界排行榜”新鲜出炉,印证了家务劳动的标签仍然贴在女性的身上。这份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29个主要成员国男性分担家务的时间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男性每天在照顾家人、购物和家务活上花费的时间只有91分钟,远远低于134分钟的平均数,花在打扫卫生或洗衣服等日常家务上的时间只有48分钟,排名倒数第五。他们每天有248分钟用在运动和看电视等娱乐生活上,而中国女性每日做家务时间为155分钟,称得上“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和过去相比,男性爱做家务的比例确实明显增加,女性的家务负担有所下降,但仍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性别平等的进度。世界上最勤快的男性,通常出现在男女平等程度最高的国家。这次调查显示,丹麦男人每天分担家务的时间为186分钟,比中国男性足足高了将近4倍。在两性关系最为和谐的北欧,男人推着婴儿车在公园散步,端起奶瓶给孩子喂奶,手拎购物袋走在街头,是随处可见的场景。生活在那里的女性,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受教育程度,就业比例还是参与决策的深度与广度,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相反,越是家务劳动分工不公平的地方,女性的收入往往低于男性,晋升途径相对逼仄,社会价值更难得到认同。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女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就一定有一个男人享受不到烹调的乐趣。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定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家务不仅具有劳动价值,还饱含亲情及爱意。给孩子换换尿布,顺手倒掉垃圾,到超市排队购物,诸如此类的举手之劳,能够更多地感受孩子成长的每个细微处,有时间用于阅读、运动的妻子,相处起来更加轻松平和快乐,这样的小日子一定其乐融融,家里男主人的幸福指数定会一路飙升。
有消息称,在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携女访华之前,奥巴马总统亲自去商店给她们买衣服,不仅在颜色上精挑细选,在款式上也用心良苦。导购小姐本来热情地向他推荐一款V领衫,但奥巴马直言担心V领衫容易滑脱,最后选定两件长袖圆领毛衣。奥巴马打趣说:“外出的时候带点东西回家绝没有坏处,回到家会挣点形象分。”而最令奥巴马自豪的是,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竞选期间,他也亲自出席两个女儿的每一次家长会。
的确,分担家事不仅会让领袖人物在家人面前加分,还能够增加其政治魅力,提升选民的支持率。英国首相卡梅伦近日被拍到一手抱住女儿,另一只手拎着滑板车,送小女儿去幼儿园的画面,小姑娘骑在爸爸的肩膀上,先是调皮地遮住爸爸的眼睛,然后用双手揪住爸爸的脸,萌态十足,天真可爱。在卡梅伦看来,送孩子上学是个好机会,能帮助他同时成为一个体贴的丈夫、一个合格的老爸、一个优秀的首相。此前,他就因为宁愿推迟内阁例会的开始时间,也要送孩子去学校,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顾家的首相”。
家庭需要夫妻双方共同经营,随着众多女性在职场打拼,传统观念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必须重新调整,好男人的标准也要随着新女性的涌现发生改变,“奶爸”“煮夫”取代“甩手掌柜”是大势所趋,丈夫擅长厨艺、勤于打扫卫生、悉心照顾家人的婚姻更美满。相反,倾斜的家务时间,会让事业和家庭双肩挑的女性分身乏术,不堪重负。如果家务劳动分配得公平合理,她们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更多的精力用来修身养性,家庭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说到底,把家务推给女人,是大男子主义作风在作怪。家务劳动分配的不平等,只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诸多具体表现之一。撕去贴在女性身上的“家务”标签,要改变社会对两性不同的期许和评价标准,而理想的分工模式,应该是男性和女性都能同时兼顾家庭和工作,都能找到生活和事业之间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