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已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年代,但“理工男”似乎依然还是人们心中的“好男”,而“理工女”则没有这样同等的好运了。
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算太好的情况下,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压力增加,社会对女性就业条件的要求更加苛刻。近年来,我国女大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呈不断上升趋势。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主持并委托调查的全国“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的性别偏见,理工科女大学生“经常”感受歧视的比例最高。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感觉更困难。(据人民网8月24日报道《调查显示理工科女大学生受歧视比例最高》)
在传统的印象中,似乎女性是不太擅长科学思维的,因而理工科不适合女性。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现实是,目前在很多理工科专业,女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数量也越来越多。这本是一件可喜的事,因为它突破了某些陈规。但上述的调查结果显示陈规的突破并非一蹴而就:好容易有“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理工女生突破了性别的樊篱走上了科学的康庄大道并完成了高等教育的科学训练,但她们的“学以致用”之途却是如此的不乐观。
到底是“女性天生不适于科学”还是“科学有时抛弃了女性”这似乎是一个如“蛋与鸡到底谁先有”一样的问题,一时很难有解,但仔细想想却有助于厘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曾经先是有人觉得女性不擅长学习科学,可当越来越多的女性顺利完成科学学习之后,又没有工作单位愿意接受她们,拒绝接受其学习科学的价值。在如此价值导向之下,是否又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又渐次被迫远离了不欢迎她们、令她们心灰意冷的科学?于是,有人又可以此为据说:你看吧,女性到底还是不那么适于从事科学……如此循环,一个“怪圈”最终生成了。就像“麦田怪圈”,你说,它的成因到底是什么:究竟是外星人的杰作还是地球的行为艺术家趁着夜幕的创作,还是……
究竟是女性天生不适合科学思维还是社会文化积习堵塞、阻断了她们的科学之路呢?心理学上有个词“行为动机”――人们的行为意愿,它是指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愿望和意图。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女性受教育的经济掣肘因素在有的地区和家庭减弱了,但社会激励因素却依然不利,理工科女生择业命运多舛、倍感歧视就是一个例证。“学以致用”是普遍的学习、追求动机,当“理工女”学无所用、求职无望时,你还能指望她们继续热爱科学并视之为职业甚至事业追求吗?还能期待其他的女童从小会对“科学”这朵带刺的玫瑰倾注分外情感和关注吗?很难,因为她们从事科学的行为动机有形或是无形地已被消减了。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科学的路本来就崎岖,请不要再给“理工女”加上性别的险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