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妇女研究 · 正文

妇女研究

2025年“女性学课堂”第三讲成功举办
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09 点击量:

929日晚,“女性学课堂”公选课在李四光楼102教室开启第三讲,本场题为《以法之名,守护“她”权利——新时期女性权益保护的挑战与应对》的讲座,邀请吉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吉林大学法学院刘国栋老师主讲。讲座以“张薇的人生轨迹”为叙事主线,系统拆解了恋爱、婚姻、离婚中女性权益的法律保障要点,为同学们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女性维权认知框架。

讲座伊始,刘老师就以虚构却源于现实的张薇故事将女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权益困境具象化,围绕“恋爱-婚姻-离婚”三阶段展开解析。在恋爱阶段的讲解中,刘老师聚焦财产争议的法律界定,详细拆解了大众热议的特殊金额转账与“天价彩礼”的不同法律属性,帮助同学们辨析婚前协议条款的法律效力。在婚姻存续阶段的讲解中,刘老师重点剖析了夫妻间的财产处置规则与权利边界,强调“登记完成”与“婚姻存续时长、过错情况”对婚内财产归属的关键影响,针对婚姻中可能出现的隐私权、个人信息权侵害行为,清晰划分了亲密关系合理边界与违法侵权行为的界限。在离婚阶段的权益保护讲解中,刘老师聚焦家庭暴力与财产分割两大核心痛点,详细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对于婚内共同财产的问题,援引相关条款,阐明了“挥霍行为的认定标准”与“赠与行为无效”的法律依据,以及无过错方在财产分割中的倾斜权益。同时,刘老师还介绍了妇女联合会、政府部门的保障职能,重点提及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的咨询、投诉与帮扶作用,构建起“法律救济+组织保障”的双重保护网络。

讲座最后,刘老师总结道,新时期女性权益保护的核心在于“明确权利边界、掌握法律工具”。家庭场景中的权益纠纷往往掺杂情感因素,但法律始终是守护底线的坚实屏障,他鼓励同学们不仅要理解法条内容,更要培养维权意识,在面对权益受损时能精准运用法律武器。

本场讲座以案例串联法条,以实践解读理论,不仅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女性在亲密关系各阶段的权益保障要点,更启发大家从法律视角思考女性发展与家庭建设的深层关联。正如讲座所传递的,“以法之名”的守护,既是对女性个体权利的尊重,更是对家庭和谐、社会进步的有力支撑,期待同学们能带着这份认知,用法理守护情理,让每一份正当权益都得到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