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巾帼建功

当前位置: 首页 · 巾帼建功 · 正文

巾帼建功

宿露轻盈冷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记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月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4/28 点击量:

格局是一种气度,是一种情怀,是心灵之中山高水阔,是精神深处天地澄明。有大格局,才会成就人生的大气象,大意境,大趣味。

李月,1958年生,吉林大学博士毕业,1999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工程学院学科带头人之一。亲和、有担当、具有大格局是同事和学生对李月教授最深刻的印象。

芳华尽显英才辈出

李月教授和往常一样,很早就来到研究室,和课题组老师开会、和研究生就项目难点谈论……不分寒暑假,每天都是这么紧张有序地进行,也就是在这紧张忙碌的工作中,通信工程学院的现代信号处理与微弱信号检测团队在她的带领下逐步成长起来,由2000年仅有一名硕士生,逐步发展为两名讲师、两名副教授、三名教授、两位博士导师和三十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梯队,近年来连续两次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地球物理学科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每当提起这些,李月都会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她更看重的是未来的发展。

在研究生培养教育方面,李月教授针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高层次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要求逐渐提高的形势,利用自己长期从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经验,结合国外人才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形成了强化基础、重视能力、突出创新和提高素质为重点的培养方案。针对研究生入学阶段普遍有较强科研愿望,她通过抓好“三早”和“三创”,培育学生的创新品格。一方面,改变多年来沿袭的上完基础课才进实验室的作法,让研究生刚入学就早早进实验室,尽快熟悉导师的研究课题;尽早选定自己感兴趣的子课题,进入定向思考;及早进行文献调研、总结,做好开题报告。另一方面,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有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

她强调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她对学生坚持实行每周汇报制度,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的研究进展,并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互相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拓展研究思路。她还注意加强科学道德观教育,使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良好学术风气。

李月教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尤其重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立足国际前沿开展创新性研究,在她培养的毕业研究生中,有的获得了吉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的获得吉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尤其是她的博士研究生,由于在攻读博士期间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42%毕业后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资助。还有的入选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获得吉林大学学术之星称号以及获得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资助,赴国外名校做博士后研究。

在教学中,李月教授承担了多门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工作,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模范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培养出大批具有扎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经过李月教授的指导,不仅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的同学更上一层楼, 而且很多学习较差的同学增加了学习的兴趣,通过加倍的努力, 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她指导的学生论文优秀率远远高于平均优秀率。

孜孜不倦创新探索

科研对于李月是件快乐的事情,李月常对学生说,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工作中最大的快乐。科研工作已经是李月及其团队的一种共同爱好。

李月教授一直致力于微弱信号检测和处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信号处理领域极低信噪比下的微弱信号检测展开深入研究,并成功应用于地震勘探信号的检测与处理。在这一领域,她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并承担多个国家、省部级课题,在微弱信号的混沌检测,地震勘探噪声压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她在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重点围绕着地震勘探数据中噪声难以消除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将信号处理领域中先进的方法引入地震勘探信号处理,结合信号的频率调制和时频域中的瞬时频率估计,采用时频峰值滤波算法实现低信噪比下的随机噪声压制,以其对叠前、叠后等多种类型地震勘探数据的适应性以及自动实现低信噪比数据滤波的优越性,在地震勘探信号处理的研究领域和油气勘探的生产实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改进图像处理中的迹变换技术消除地震勘探数据中的面波,在较低的信噪比下实现了信号和面波的有效分离,在国内外同领域研究中处于先进水平。近年来,李月教授圆满地完成了4项省部级项目和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尤其是她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混沌振子法研究”、“消减地震勘探资料中随机噪声的时频峰值滤波方法研究”得到领域内专家和学者的一致肯定,经鉴定被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2年及2017年,李月教授作为负责人两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地震勘探随机噪声场建模与噪声消噪处理方面开创性地开展研究。

李月教授努力追踪国际学术前沿,把握研究动向。她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2007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大学(Imperial College London)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MARIA PETRO合作研究工作一年,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正常脑电与癫痫病脑电的识别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国际上合作发表多篇研究成果。2014年,她再次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微地震领域进行探索,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了追踪国际学术前沿,李月教授支持科研梯队教师和学生开展国际交流,近五年,资助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22人次,有14人次的团队人员在国际会议做大会报告;经过国际会议的历练,开拓了科研团队的国际视野,学生得以一睹诸多国际一流学者的风采,也有幸聆听了很多优秀的报告,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对于当前国际上前沿的研究方向及方法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过与参会者深入交流,获得更广泛的思路,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与其他国家的同行建立了经常性合作。

李月教授不断进取,努力钻研,恪守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朴实严谨的科研作风。近五年来,在IEEE Trans、《Geophys.J.Int》、《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近三分之二被三大检索收录),其中发表SCI论文50余篇,在信号与信息处理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7入选为吉林省第一批拔尖创新人才,2013年获得吉林省第十二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技术人才荣誉。

潜心育人桃李芬芳

在科研上,李月教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在生活上,李月教授则是学生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学生们都觉得他们的李老师是亲切的,不管遇到什么烦心事都会跑去和李老师说说,工作不顺利、同学有矛盾、找工作如何抉择……李月总能耐心倾听和解答,她不仅关心学生们的学业,对大家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也是处处关心。她会以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热爱,为同学们出谋划策。好多学生们看似无解的难题总能在她那里找到解决方法,也慢慢学会了了她的人生态度---做有用的事,说鼓励的话,想美好的未来。她常对学生们说要把时间用在在进步上,而不是抱怨上;精力集中于现在要完成的事情,这样未来的可能性才最好。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有什么问题还要和李月老师聊聊。李老师宽远的视角、对待问题积极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是学生从她这里获得的又一笔财富。

李月教授虽然很亲切,但对学生的要求却从不放松。随着独生子女一代全面进入高校求学,很多学生的团队精神欠缺,缺乏责任心和与人沟通的技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科研进展,也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团结,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学生本人未来的发展。李月教授有位女博士,只要在科研例会上有同学和老师对她的研究成果提出不同意见,都会竭力和大家争辩,甚至转化为争吵。李老师了解到这位学生从小家庭条件优越、成绩优秀,是在家长的夸奖下长大的,容不得别人任何质疑和批评。为此,李老师在会后和她耐心地沟通,逐步使她认识到科研工作的不足,并培养起和别人沟通的技巧;在她和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李老师也会适当地指出,督促她正确地看待矛盾。这名女博士毕业后,连家长都惊奇地发现孩子不仅学业有成、乐观向上,为人处世上也成熟了。李月教授还通过组织学生科研小团队,促进学生学会集体合作,通过交流促进创新,通过沟通提高效率,通过助人提升领导力;她总是教导学生---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

撰稿人:姜宇欧 李东琦(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