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姹紫嫣红。在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生命科学学院新媒体中心推出“致敬巾帼力量”特辑,藉此向全院女性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最真挚的祝愿,致敬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深耕细作、默默耕耘,努力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道路上绽放巾帼光彩,擎起学校学院事业发展的“半边天”。
她们是最美科技工作者,在“创新最前沿、科技攻关新高地”贡献巾帼力量,她们是最美领路人,以真心真情诠释“教师”这份职业的赤诚情怀。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让我们将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致予她们,一起感受“她力量”,分享生科巾帼们的奋斗故事:
初心的力量
于湘晖老师

“人生最低处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从哪个方向努力,都是向上。”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于湘晖教授常把自己比作一颗小树,在风霜雨雪中扎根,每一簇枝叶都渴望着努力向上。科研一线,是她攻坚克难、开拓高峰的坚毅身影;伏笔教案,是她勤教励学、率先垂范的笃行风采。在科研、育人及管理的工作中,她将上下求索的热爱转化为躬身实践的坚守,上善若水,刚柔并济,担当全面推进学院人才培养、科研教学、一流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等工作的带头人;她攻坚克难,巾帼建功,面向人民健康,瞄准科技前沿,在艾滋病治疗、肿瘤治疗等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学科领域的“开拓者”;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热爱坚守初心,以坚持雕琢匠心,以情怀涵养赤子之心,激励学生努力成为融入时代奋进主题的“大先生”,是引领青春成长的筑梦人。皓月皎皎如灼如华,桃李蓁蓁如辉如漫!
陈 霞老师

三十五载立德树人,三尺讲台敬业奉献。吉林大学“中草药育种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陈霞教授深耕教学、科研一线,重视培养学生辨证体系的科学观念和学科思维,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连续为33届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以学识为养分启迪学生智慧,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和影响了一大批生命科学领域人才。三十五载服务社会需求,科技创新建设美丽中国。陈霞教授长期关注中草药资源保护和长白山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创建吉林大学中草药道地性保护研究吉林省工程实验室、长白山科学研究院长白山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吉林省联合重点实验室,出版《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四部相关领域学术专著,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吉大巾帼力量。
陈 妍老师

用教学实践守护学生成长,在生命科学潮头展现巾帼力量。作为生命科学学院分管本科生教学工作副院长,陈妍教授始终默默耕耘在本科生教学工作一线:在国际交流活动中、在国际学科竞赛中、在“一流学科”建设的筹划推进中,陈妍老师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和多样化探索创造机会;在招生宣传会上,在就业恳谈会上,在入学教育会上,陈妍老师为学生的发展前途保驾护航。坚持以本为本,传承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优势,陈妍老师加强本科生教学研究,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带领生命科学学院队伍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斩获五连金;加强课程思政,重视将生命内涵的终极探寻融入课程内容,荣获吉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作为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陈妍老师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学术前沿闪耀奋斗光芒。
创新的力量
金英花老师

科学理想激发探索热情,校地合作激发创新活力。“为人类健康而工作”,这是“唐敖庆领军学者”、“长白山领军团队首席专家”金英花教授始终坚守的科研育人理念。作为细胞生物学专业学术带头人,金英花教授认为生命过程的和谐和完美令人惊叹、生命科学充满活力和挑战,无论何时进入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都能够找到新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切入点。金英花教授自1996年攻读博士学位以来,致力于肿瘤细胞生物学与人参作用的研究,系统筛选了人参皂苷的人类靶点,为揭示人参的多种功效找到了重要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在《蛋白质与细胞,Protein & Cell》等高水平期刊发表。金英花教授带领团队深耕区域资源优势,推进人参精深加工成果转化, “百年参素”系列产品相继问世。还原人参的多种功效,同时科学阐明其作用机制,让“百年参素”焕发时代活力,让百草之王走进千家万户。
李桂英老师

“立德树人守初心,为国育材担使命”,“唐敖庆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
秀人才”、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李桂英老师的座右铭被她铭记于心,一贯坚守,未曾忘却。坚定信念,踽步踏歌,入党30年,李桂英教授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党员本色,积极工作,乐于奉献。从教20余年,她用教学成果诠释教师的崇高,主讲的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成绩优异,指导的4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在各自工作中勇于创新、奉献敬业,指导的本科生获国家级奖励4项。科研创新,默默耕耘,她聚焦组织损伤及修复中关键酶分子的调控机制及靶向生物治疗等科学问题并取得系列成果,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Hepatology,J Hepatol等杂志发表SCI文章50余篇,公开及授权发明专利9项,荣获多项学术奖励,其中吉林省科技奖3项。
崔银秋老师

让生命科学充满文化底蕴,让古代文物焕发生命光辉。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崔银秋教授为古生物学发展贡献坚韧温暖的巾帼力量。她深耕古DNA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分析我国古代人类遗存,追本穷源。2021年,崔银秋老师团队于《自然》杂志发表重要成果,为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历史提供遗传证据,以女性科学家的独特视角展现辉煌灿烂的中华源头。她将时光化作诗章,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她行万里以履践,带领学生先后赴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 辽宁沈阳浑南区水家村墓群等考古一线工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崔老师臻于至善,赓续前行,以奋进之姿完美诠释:文化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科学交叉,碰撞出簇簇星火,汇聚成璀璨星河,为溯本追源注入源于吉大生科的磅礴力量!
守护的力量
王秀丽老师

廿载耕耘慨且慷,衷心未改尽倾囊。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王秀丽老师启智育人、博识敦行的责任使命始终坚守如初。2000年来校工作以来,她扎实开展研究生教学管理、学位管理、招生复试管理、日常管理等工作,培养管理研究生20余届,向社会输送人才2000余人。退役不褪色,铿锵绽芳华。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义无反顾、向战而行的精神底色始终坚守如初。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她逆行出征、坚守一线,连续多日驻守生命科学楼内,与全院394名研究生共克时艰,为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狙击战作出重要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退伍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
李婉南老师

心有“大我”,无私奉献。作为本科生班主任,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婉南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她是学生们的坚实依靠,用真心真情关心关爱学生。疫情封校期间,李婉南老师组织学生每周举办一次线上主题班会,每月开展一次线上心理班会,每两周组织一次班干部及寝室长会议,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情况,倾尽全力保障为学生保驾护航。她是学生无话不谈的心灵港湾,以点滴细致的关怀赢得学生们的信任和依赖。她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分析原因、讲授学习方法,为准备复习的学生购买复习资料,在夜间接送学生往返学校和火车站。她理解“班主任就像学生的保护伞,守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学生人生的指路灯,为学生的前行指引方向;同时也像妈妈一样温柔有力,在学生需要帮
助的时候对他们伸出温暖的援手”。
姜丽艳老师

姜丽艳老师作为生命科学学院公共技术仪器平台的飞行时间质谱和蛋白纯化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的负责人,在大仪共享服务道路上的砥砺求索。她身上融贯着刚柔并济的女性魅力,秉承创新争先、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从细节处窥见工作严谨的作风,精业笃行,至臻至善。于师生,她是实验室的坚实后盾,所负责的大型仪器每年有效机时都在1800小时以上,有效助力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她甘将柔指为琢具,刻苦钻研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学习诊断维修相关技术,不断提升仪器管理制度,完善方法开发,积累仪器维修维护经验。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她所开发的质谱检测方法多次获得吉林大学实验技术成果奖,所管理的实验室在校级实验室管理“双百工程”中,获得“党员模范岗”和“红旗实验室”的称号。科教并举,金针度人,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5篇,教改论文13篇,获省级以上奖励12项。“仪”路生花,她是教育战线上的刚毅娘子军,以奋斗之姿谱写出教育工作者的“仪”态万方!
贾东旭老师

“栉风沐雨,朝乾夕惕;行远自迩,踔厉奋发”,这是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员贾东旭老师的映射。她专注实验教学,参与我院5届7门实践课程的指导和准备工作,参加《生物学创新创业实践》和《生物化学实验》国家一流课程建设;她助力教学改革,推动生物学基础虚拟教研室首批试点建设,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与共建高校共享优质资源,拓宽生物学实验课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道路。五年的如梭岁月,在她的指尖流转,笔下如歌,工作以来,她参与了1部实验教材、2部教改专著和5部立体化管理模式系列丛书的编写。她潜心教研,精心育人,连续三年指导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国际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项、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2项。于小家,作为军嫂,她扛起了家庭重任,甘做强军后盾!于大家,她脚踏实地,潜心钻研,用时光书写育人华章!
奋斗的力量
李悦老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悦,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领军教授”。她的研究方向为生物分子的组装及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是以生物学为核心的交叉科学研究。古之学者必有师,她于桃李年华受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培育九年,又于而立之年继续受惠于母校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以新的身份继续投入学院的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中。“前驱先路,筚路蓝缕,踵其后者,赓续不辍。”从德国“洪堡学者”到吉林大学“唐敖庆学者”,她立志像无数海外归国的科研工作者学习,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她虽从教资历尚浅,但决心以学院众多教过自己的老师为目标,以德施教,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做学院拼搏精神的传承者。
杨 意 老师

杨意老师现任学院2022级辅导员。在校期间荣获“吉林大学优秀毕业生”、“吉林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在2019年跟随Jilin_China荣获iGEM比赛全球金奖。2021年留校工作以来,负责2017级、2018级毕业生和2022级新生工作,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负责的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创学院历史最高。作为学院招生宣传联络员,她参与组建生命科学学院招生宣讲团,荣获2022年度吉林大学招生宣传优秀个人。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她四次入校,129天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任南四公寓楼长,带领1370名学生共克时艰。铿锵玫瑰,尽展芳华,她展现了青年女性的昂扬风貌。
刘 锐

刘锐,硕士二年级研究生,现就读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在校期间连续获得多项奖学金以及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并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创业组一等奖”、“创新组特等奖”。2021年保研以来,在学业上,她勤奋努力,担任班级团支书和学院团委副书记,获得了“2021-2022年度一等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和“优秀团员”的称号;在科研中,她开拓创新,认真实验,专心学术,严谨求实,所研究的成果凝结为中科院二区论文1篇;疫情期间主动担任北三疫情防控志愿者负责人,带领北三生科全体同学同心战疫;生活中她也乐观开朗,爱好广泛,活跃在学院晚会的舞台之上。锐意进取,不甘平庸,她展现了新时代研究生的蓬勃朝气,传承了生科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受篇幅限制,学院诸多巾帼事迹不胜枚举,但她们的事迹是学院每一位巾帼教师爱岗敬业、踔厉奋发的缩影。她们巾帼不让须眉,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勾勒出奋斗女性的最美剪影,唱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最美赞歌。
致敬,生科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