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吉大女性 · 正文

吉大女性

【校媒人】孙贝贝:用笔书写,用脚丈量的记者之路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14 点击量:

【编者按】在吉林大学校园中,你会看到很多忙碌的身影。不知疲惫的他们,或背起书包,拿起相机步履匆匆,或骑着自行车自由穿梭寻找新闻事件,因为有梦,所以执着。他们,是在追寻梦想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校媒人;他们,努力地让自己的青春不荒度,努力地让梦想照亮现实。在第15个记者节来临之际,吉林大学新闻网以【校媒人】系列报道,献给全体校媒人。绽放吧,校媒人,我们一直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孙贝贝,2009年加入吉大新闻网记者团,2012年成为《吉大研究生》报主编。从新闻网到《吉大研究生》报,又从校园媒体走向社会媒体,断断续续五年的记者生涯中,她从一个“菜鸟”,正在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校媒人。

剪不断的校媒情

谈到孙贝贝跟《吉大研究生》报的故事,她说自己感触太多,哪怕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孙贝贝大四保研后,就加入了研报。2012年9月末,当选为主编。研一这一年,是她读大学以来最累的一年,但也是成长最快的一年。

“《吉大研究生》报隶属于研究生院团委,指导老师给了我们非常大的空间,在宏观上指导,尽可能地给我们提供帮助,而选题、采写、编排都是研报的同事们一起完成的,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家一起头脑风暴、想选题、想角度,每出一期报纸几乎都要掉一层皮。”她开玩笑地说,但这确实是她作为《吉大研究生》主编的真实写照。

《吉大研究生》每年都会在全国性的研究生媒体联习会上获奖,这跟每个人的努力都分不开,她说“很幸运能成为研报的一分子”。

感激每个愿意跟你聊几句的人

孙贝贝坦言,今年6月在《新京报》实习时的一次经历是她迄今为止印象最为深刻的采访。那是一起发生在湖南隆回的高速大巴爆燃事故,大巴中的53名乘客中仅有4人逃生,并且烧伤面积达90%以上。几经辗转,她终于找到了一位乘客的家属,但她不敢打家属的电话,在那种情况下,任何提问都有在伤口撒盐的嫌疑。提纲列好之后,她犹豫了40分钟才终于拨通了电话。这是一位19岁少年的父亲,刚刚从四川老家抵达隆回,他完全有理由拒绝记者的采访,因为此刻他一定非常焦急地想赶到现场去,但他没有,这位父亲愿意接受她的采访。她所担心的情绪失控问题完全没有出现。

这是她第一次采访遇难者家属,非常不安和忐忑,道德感和职业要求一直在拉扯她,极度担心自己拿捏不好尺度,那位父亲的配合和体谅让她顺利地完成了采访。

孙贝贝说,她曾经无数次遭遇采访被拒绝的情况,有时候不能理解,感到愤怒,但是这次采访让她懂得,没有人有义务接受记者的采访,应该感激每个愿意跟你聊几句的人。

很享受第101次成功

新闻专业的学生,最重要的是多参加新闻实践活动,这便是孙贝贝参加校媒的初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快速成长,而且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是在书本上难以获得的。已是研究生的她至今也是这么认为。“我们不仅要将目光投射到书本,也要走出书斋,真刀真枪地跑现场。”记者的实践之路确实辛苦,但对她来说,一路上最大的障碍不是辛苦,而是焦虑。找不到好选题,联系不到采访对象,选不到好的素材……有时候尝试了100种突破方法可能都失败了,但她还会继续尝试第101次,“我很享受第101次的成功”。

孙贝贝的偶像是记者李海鹏,“他的特稿写得太好了,有人说新闻作品是七分采,三分写,我同意,充分的采访是文本写作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文本不重要,当新闻热度消散后,文本就成为了新闻作品被人记住的最重要要素之一。现代读者对文本表达有更高的要求,特稿应运而生。我觉得李海鹏的作品是特稿写作教科书的最好案例。”在未来,她仍会以李海鹏为目标,在记者之路上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