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吉大女性 · 正文

吉大女性

温暖:张淑艳的志愿梦想
来源: 发布日期:2014/11/03 点击量: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群人,尽力帮助他人,却不求任何回报;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传递着崇高向善的正能量,他们有个名字叫“志愿者”。张淑艳就是这样一个默默地用自己的爱心向他人传递温暖的人。

张淑艳,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12级研究生,吉林大学白求恩宁养义工协会志愿者、2013年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优秀标兵,这是很多知道她名字的人给她的标签;简单、朴素、纤弱、爱笑、极富爱心,这是认识她的人对她的印象……而实际上,她却有着更加让人钦佩的内心世界,有着让人折服的无私胸怀,有着更加让人怜惜的生活经历……

与志愿服务对象合影留念

和吉大医院的社会工作部医生们一起为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的失聪儿童义诊

为服务对象做饭

志愿梦想从这里萌芽

许多人都曾问过她,为什么她如此热心于志愿服务?而她只是笑着回答:“因为我喜欢啊!”。但并非这简单的一句话就能解释张淑艳对志愿服务的执着。

1995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幼小的张淑艳失去了父母,那时的她年仅7岁,对事物懵懵懂懂,不知道发生的一切意味着什么。后来当地政府把她送到了吉林省孤儿学校生活和学习。刚到学校,她很难适应新环境,本来就胆小的她变得很少说话,每天偷偷躲在被子里哭,就像一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雏鸟。

然而在她最无助、难过的时候,吉林大学的志愿者师生们如同一缕春风吹进了她的生活,那时她开始接触到了志愿者。

“志愿者哥哥和姐姐为我们举行课外辅导,组织我们参加拓展活动,带我们参观吉大校园,结成了一对一的帮助小组。他们的出现,对我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就是从那时起,她的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不断茁壮成长。“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帮助他人的志愿者。”

从那以后,她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志愿梦想,志愿服务也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志愿者的心在这里坚定

随着对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了解,张淑艳志愿加入了吉林大学白求恩宁养义工协会,开始为那些走在生命边缘的无助的人们送去爱心。其中,一位原发性肝癌患者齐叔叔给她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在服务最初,齐叔叔对我们志愿者的态度比较冷漠,认为我们只是一时兴起的小孩子,坚持不了多久,更理解不了他的痛苦。”张淑艳说。但是她们并没有放弃,每周都按时为其取药,亲自交到他的手里。为了减轻他的痛苦,她们自学疼痛按摩,每次为齐叔叔按摩近40分钟。慢慢地,齐叔叔对她们不再那么抵触了,她们就和他聊天,给他解闷,情感上的沟通,消除了他们之间的芥蒂。张淑艳说,她们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变化:再也看不到他一开始时紧锁眉头、满脸愁容的样子,而是能和她们一起唱歌,诉说自己年轻时候的趣事。“患者几句简单的话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这是志愿服务的一种价值,更加坚定了我做志愿者的心。”张淑艳眼神坚定地说。

志愿梦想在这里坚持

张淑艳的志愿之路,越走越宽。从福利院到养老院,从失聪儿童到癌症患者,从保护环境到无偿献血,她用实际行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张淑艳先后为多位女性两癌患者、天生失聪聋儿、孤寡老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儿童等提供志愿服务。除此之外,她还经常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关心患者家属的情感变化,也为他们送去温暖。

本身就是孤儿的她,对帮扶孤儿倾注了更多的情感和精力。“我经历过他们的经历,感受着他们的感受,我更能理解他们的困难,更能够触摸到他们内心深处最脆弱的角落。” 张淑艳始终以自己的方式鼓励和关爱着她能接触到的孤儿,“一句适时的鼓励,一个温暖的拥抱,都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就像我所经历的那样,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温暖需要传递。”“我希望他们这些被党和国家养育的孩子们能够成为心怀感恩,坚韧不拔,对社会有用之人。”张淑艳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孩子的简单期望与祝愿。

志愿精神在这里传递

获得吉林省优秀志愿者标兵荣誉称号的那一刻,作为年龄最小,且唯一一名高校大学生获得者,张淑艳感觉到一种幸福,这份幸福不是源于荣誉的光环,而是源于社会对志愿服务、对她始终坚持的信念的一种认可和鼓励。

张淑艳说,小时候她就牢记一句话:“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平凡而渺小的她,离不开母校吉林大学的培养和抚育;离不开身边恩师的支持与引导;离不开伙伴们的鼓励与包容;更离不开当初为她种下小小种子的吉大志愿者……

“作为曾经的受助者和现在的助人者,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将以一名吉大学子的身份去参加志愿活动,将吉林大学给予我的爱传递下去,传播到每个需要爱的角落,同时感染身边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将吉林大学志愿服务精神永远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