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吉大女性 · 正文

吉大女性

2016年十佳大学生陈雅慧:以梦为马 因爱而行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5/11 点击量:

【学生记者 李心迪】为梦想奋斗的路铺满荆棘,只有最坚定的行者才能到达终点。而有些人不仅要走到,还要把这一路走得精彩而耀眼。也许付出了超常的努力,但为了梦想他们无所畏惧。在路上的每一步,他们都要走得有力而完美。梦想与热爱是前进的动力,它们也推动着寻梦人走向更远的未来。

学问无遗力,创行常相随

目标是指路明灯,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陈雅慧身上,这句话体现的淋漓尽致。和大多数人不同,她早在高考后就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在填报了吉林大学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后,她就开始对大学生涯有了明确的规划。“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就已经知道自己未来四年要做些什么了。”

在明确了保研的目标后,陈雅慧开始为之努力。学习方面,她的专业排名始终位列前两名,综合排名年级第一。曾经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及友利银行奖学金,并于2016年获得吉林大学校级“国家奖学金励学标兵”荣誉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校优秀学生”。面对羡慕与敬佩的眼光,她坦言自己只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发自内心的喜爱。因此,不论上什么课,老师讲的知识是否对胃口,她全都认真对待,汲取营养。“我觉得,老师之所以是老师,教授能成为教授,必然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正是这种“不挑不拣”的态度,让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为之后的学术研究做了一些准备。

三年间,她共完成学术研究及社会实践项目共计5项,撰写相应报告材料逾10万字。共完成中文论文4篇,英文论文1篇,现已发表2篇,撰写项目报告书及政策建议材料逾5万字,还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申请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董事会资本的相关性研究》并顺利结题。对于参加老师的课题,她也十分积极。2014年她参与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吉林省城镇现有社区低碳化改造机制构建研究》;2015年3月,她参与商学院孙烨教授指导的吉林省商务厅项目《吉林省养老服务产业构建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论文一篇并被国家级核心期刊收录。在参与过程中,她也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来培养自己的学术思维与逻辑模式。

而在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之外,她也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大一末的六月,陈雅慧加入了院里的创业项目《长春市奔跑兔商贸有限公司》,而当时该项目正在参加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暨第九届全国大学“挑战杯”比赛)。作为全校最小的参赛队员,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因此更为努力。那几个月,她和队友们除了上课就是呆在他们的教室和公司里钻研项目。为了写出满意的商业计划书,他们废寝忘食,一晚上写出几万字的计划,推翻又重来;为了十分钟的演说能更具说服力,一次又一次的路演,力求精细到每分每秒……这是她之前从未有过的经历,但这样的高压也让她快速成长起来。而团队里其他优秀的师哥师姐也让陈雅慧学到了不少——有的人创意十足,才华横溢,敢想敢做;有的人执行力超强,善于学习新技术等等。她也在团队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公司运营的商业模式与创业理念做了描述与完善。在撰写商业计划书时,她主张摒弃传统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以项目核心竞争力“创新的服务运营模式”为主线的方式完成。同时,他们的创业项目本身也是一个早已创立的实体公司,真刀真枪的创业历程让她成熟了许多。她第一次见识到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过程与艰辛,真正从课堂上五百强的光鲜案例走到了社会市场中的真实境况。在数月的拼搏后,他们成功斩获国家级金奖,位列全国前十名。

因爱常钻研,英语助远行

除了对自己专业的喜爱,陈雅慧的另一份热爱就是英语。从小时候接触到英语开始,她就十分喜欢这门语言。高中时她迷上了模拟联合国,还参加过哈佛的模联峰会。这更让她对英语下了一番功夫。也正是得益于上佳的英语水平,使她得以吉林大学唯一学生代表身份担任前美国联邦众议员吴振伟先生的英文翻译,全程陪同吴先生对于吉林大学的访问;2015年 8 月,被选为吉林大学学生代表赴美参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2015 API Annual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Alumni Conference,并以“女性领导力”为主题发表全英演讲。2016 年 8 月,她再次跟随思源(即思源计划。计划意为“饮水思源、服务社会”,由学生部及校团委负责具体实施,其学员班每年一期,面向当年大一新生招收新学员30余人,之后对学生采取跟踪式的全过程资源匹配培养模式)赴美,与清华、人大、复旦等六校及美国当地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交流。这些经历让她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她进一步明确了心中的目标。而她放弃其他学校最终选择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管理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的双硕士学位也是出于国际化的考量。汇丰商学院的全英授课对她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走出去看世界也是她今后的愿望。

虽然还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愿望,但具备实力就不畏惧未来的挑战。极佳的英语水平不仅让她能充分发挥优势把握走向世界的机会,在某些时候还能带来意外的收获,帮助她走向其他更高的平台。

大二时,陈雅慧接触到数学建模并对美国数学建模竞赛(MCM)产生了兴趣。虽然她并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专业的建模课程,但她也想一试。虽然数学建模比赛的主要参赛者一般来自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物理学院这样的理工学院,但她还是和同学院的一位朋友组了队,又辗转找到了12级唐敖庆班的班长弓琛来加入。经过一番“蹲守”,他们还找到了数学学院副院长王德辉教授并说服教授指导他们参加比赛。一切看似准备就绪,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建模比赛通常要求在三到四天内用建模知识解决给出的问题并形成论文,而美赛要求必须是英文论文。好在英语是陈雅慧的强项,她几乎包揽下论文的翻译工作。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商学院没有学习建模的专业课程,所以她需要自学许多课外知识。并且那时弓琛已身在美国交流深造,大家分处完全不同的时区。为了珍惜比赛期间的每分每秒,那几天他们几乎不睡觉,一直保持着视频交流。而对于当初做的课题,陈雅慧仍然记忆犹新。美赛提倡创新,题目一向天马行空,内容广阔无所不包。他们所做的是关于控制埃博拉病毒疫情的解决方案。这其实不仅是数学建模,还包含了许多生物方面的知识。他们需要运用各种模型去计算病毒的传播范围和速度,然后计算覆盖整个非洲地区所需药物的运送量等等。过程十分复杂,但他们却没有使用已有的算法,而是原创了一个算法模型进行运算。这是他们的一个赌,赌自己的创新性想法没有错。不眠不休地奋战了整整四天时间后,他们完成了近 35000字的全英论文。也许正是他们体现出的创新精神打动了评委,最终他们获得了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这对于数学专业的同学也是很难达到的,但陈雅慧凭借她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到了。对于她来说,这既是意外的收获,也是对自己和队友付出的努力最好的嘉奖。

尽职于本心,深情于故土

陈雅慧对集体始终有一份责任感,这也许是她从小就担任班干部的缘故。上大学后她继续竞选担任了团支书,对班级工作也算是得心应手。因为认真尽责还曾被评为长春高校共青团“魅力团支书”。大三时,她被选为吉林大学商学院学生会主席,先后组织吉林大学商学院“人生导航”名师讲座、十院联动花样表演大赛、运动会等大型活动30余场。大三的生活是她最为忙碌的一年,不仅要准备考研还要兼顾学生会的事务。从迎新活动的筹备开始,到军训的整个过程,再到运动会大舞,她全心全意地为师弟师妹们付出着。军训时,大一新生住在大学城,她住在校内,新生四五点起床她就三点起床去准备。“看着他们军训拉练时跑得辛苦,我也帮不上什么,就只能陪着他们一起跑。”运动会的大舞她也一跳就是三年——“大一自己跳,大二教别人跳,大三看着别人教”,整个过程她都必须陪伴在师弟师妹左右。这些事情辛苦而耗时,许多人都不愿去做,但她认为这是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学院给予我这份职位和任务,这是我应尽的义务。能为学院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一件让我开心的事情,所以我愿意去做。”

也是出于对学校深厚的感情,大三时陈雅慧听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挑选“校园使者”,便和朋友一起报名并成功入选。校园使者需要向来自全国的各级领导和高校团队介绍吉林大学的悠久历史文化,讲解大赛的相关事宜,所以对使者自身也有一定的要求。她们必须背下吉林大学的历史,了解各个教学楼的故事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记住比赛的流程和相关事宜。在这之前陈雅慧并没有系统全面地了解过吉林大学,她不知道超分子实验室等高科技实验室的存在,也不清楚每栋教学楼的历史。但通过培训后,她已经对这些烂熟于心,也更加为身为吉林大学的学生感到骄傲。大赛举行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份,气温达到零下十几度,但出于美观考虑校园使者们都穿着特殊订制的漂亮服饰。然而温度与风度难以并存,不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冷得裹着羽绒服缩在休息室里。即便如此她还是非常开心,因为这让她对吉林大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段回忆也是独属于吉林大学的特别篇章。比赛结束后,她还获得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志愿服务奖。

如果这是对学校的爱,那加入思源也无疑是进一步激发了她的本土情怀。大一的暑假,她随思源活动深入宁夏盐池高中进行支教,随后深入花马池镇冯记沟乡开展以“退耕还林”为课题的社会调研;2015年1月,走进大连儿童村,看望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进行志愿服务。这一切为她展现了中国贫困地区的面貌,也震撼了她。孩子们天真善良,向往外面的世界,但她无法为他们改变这一切。“我们只能在这里待一段时间,那我们走过之后呢?”她不由得问自己,也开始意识到一些问题的存在。也许在未来,她们这些发现了问题的年轻人能为祖国做些什么,能回馈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但现在她只能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强大。终有一天,热爱祖国的青年一代会建设出更美好的未来。

也许在他人眼中,陈雅慧的三年十分忙碌,充满高强度的压迫感。但对于她自己来说,这一切都是她所喜欢的,所以并不觉得辛苦。她有着明确的目标,也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她注重自己喜欢的学术,也从实践中去理解与运用;她用英语走向国际,也用创新精神写下成绩;她为自己所爱的学院与学校无悔付出,也收获了灿烂丰富的校园生活。她满怀对知识与学校的热爱,用加倍的付出兼顾着大学生涯的多面,也为自己的未来铺垫下更加坚实灿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