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巾帼建功

当前位置: 首页 · 巾帼建功 · 正文

巾帼建功

“三育人”标兵陈霞:情满杏林育英才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3/10 点击量:

她会在有课的时候早早地到达教室,为上课做好准备;她会把手机或QQ等联系方式留给学生,耐心地回复学生的求助;她的工作繁忙,却仍然尽量挤出时间和学生交流,即使在非授课时间,前来讨教的学生也总是出出进进;她把时间贡献给教学和科研甚至无暇从事其它爱好;因为忙于学院教学工作,对家人有着太多的亏欠,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就是多陪陪家人……她就是陈霞,现任吉大基础医学院教学副院长,她是一名女党员,也是一名药理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从教27年来,她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默默坚守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履行着自己心中那份“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使命与责任。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许多人说,一名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够了。但在陈霞心中,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还要“学为人师”。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学科,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应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这就要求老师还要时刻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引导他们进入更广阔的平台。她深信:“最优秀的教师永远不会是书本背得最好的老师,而是能教会学生创新思维方式、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人。”

作为教师,它秉承着“行为世范”,她特别推崇韩愈的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她说:“由此可见传道是第一位的,老师不仅要传授学业,更要将良好的道德、品质深深印到学生们的心中。”

在教学工作中,陈霞始终坚持“身正才能言正,身教重于言教”的准则。在本科生教学中她意识到,大学校园中同学与授课老师接触不多,而“见面不相识”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她认为,一名老师能和同学融洽相处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因此,她特别注重与本科学生的实时沟通,“每次上课后,我都会让同学将问题加以整理,在课后找时间进行答疑。个别同学有特殊问题的也可以通过电话与我联系或者直接到教研室与我探讨。”

除了讨论问题,学生们也喜欢和陈霞谈心,会对她诉说生活中的迷茫与苦痛。陈霞工作虽然忙碌,却从不觉得浪费时间。她认为:“这些同学其实只是需要陪伴、需要安慰、需要把心里话说出来,也许对于他们来讲我是一个既亲近又很遥远的朋友,所以他们可以对我毫无顾忌地吐露心声。”她对此也非常开心:“我觉得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一个可以聊心事的长辈。”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1987年,陈霞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白求恩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就毅然选择了基础医学教师的岗位。谈及走上教学之路的故事,陈霞回忆道:“其实早在中学的时候我就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毕业后我放弃了去临床工作的机会就是源于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她认为,能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给他们答疑解惑,就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随着事业的发展,教学管理工作也逐渐增多,但她每年仍承担较多的教学工作量,主讲3门药理学本科生课程,1门研究生课程。无论实验课还是理论课,无论讨论课还是前沿讲座,她27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在教学中从不墨守成规,吸收、融合先进的教学思想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

陈霞在授课中发现,学生在面对沉重的医学课程时往往无从下手。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把握基础医学课程的内在规律,她摸索、总结了一套新的“主线学习法”,从小处来说,药理学在讲解每一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时,一般会以一个代表药物介绍其药理作用,随之而来的其它药物就常常被同学们戏称为“开药铺”。而宏观的主线就是以代表药物为引领,记住其它药物与代表药物的区别,不仅能减掉死记硬背的内容,还能为临床选择药物时提供依据,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好铺垫。而对于药理学中药物的学习程序,即“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她引导学生借助“以点带面”的方法形成微观主线,从药物的作用机制推想出该药所具有的药理作用,进一步推想其会对临床的哪些疾病发生作用,而不良反应则一般是药理作用的延伸。

陈霞坚信:“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她特别注重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是必须以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为此,她要求她的研究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研究方向的背景知识同时,多阅读最前沿的学术进展,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在分管学院本科生教学工作后,她很重视每年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积极组织学生参报。一直以来,我校在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其中在第二届比赛中共斩获一等奖3项,位列全国高校一等奖数量之首。陈霞作为我校比赛的领队教师之一,全程参与了选手们从选题、实验操作、比赛准备到参加比赛的全过程,一次次通宵达旦的修改课题、一场场严肃认真的模拟试讲,她永远是学生们最坚强的精神后盾。“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

如果说陈霞对教学和科研的全心全意让同学们钦佩,那么同学们对她的信赖与支持则让她的心里洋溢着感动。

在2011年受邀出席白求恩医学院“心汇医海,梦想启航”迎新晚会时,当主持人向观众介绍到她时,台下响起了极其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声。“我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对我微笑,我真的很欣慰,深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陈霞感慨道:“其实每年的各种节日都会有学生给我发来祝福短信,或来办公室看望我。我知道他们还记得我,记得我是他们的老师,记得我们的师生情,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

说起2011级临床医学七年制3班,陈霞非常骄傲。说到3班的荣誉,她如数家珍:“他们获得过两次校先进团支部、两年临床医学院优秀班级,2013年获得了医学部十佳班级;还有3名学生获得院十佳大学生,4名学生获校优秀学生干部,还有人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也有他们的身影,有国家级项目5项……”而3班的学生们也没有忘记她的栽培。2012年5月,3班同学为她献上写有“催就蕙兰铺锦绣,情满杏林育英才”的锦旗,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与爱戴。

她总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对陈霞来说,教学工作就是把自己的热情和爱化作一缕阳光照耀着大地,为学生们的成长提供温暖和光明。而她的愿望,便是“使每一粒种子都能充满勃勃的生机”。

在评师网上,陈霞的留言板上有很多校友的留言:“喜欢这个老师”“讲得好”“这个老师相当有亲和力”等等……而这些付出的心血,抑或取得的荣誉,在她口中却汇成一句最普通的话:“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二十七年育人路,心血浇筑师生缘。理想的鞭策鼓励、家人的理解关心、学生的尊重敬爱是她在这条教师路上奔波前行的不竭动力。未来她也会继续自己的脚步,坚守着她心中那份“普通”的“不平凡”。

陈霞,女,1964年6月生,中共党员,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曾获得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师德先进个人、学部优秀教师、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从教27年来,一直主讲3门药理学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1门。作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她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她精心设计并主持实施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方案”受到学生欢迎,使吉大基础医学教育改革跻身国内医学教学改革的前列,十余名教师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规划器官系统整合系列教材的主编和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