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吉林日报:“代理妈妈”的情怀
来源: 发布日期:2014/06/09 点击量:

吉大一院新生儿科已经成为我省最大的新生儿疾病诊断中心及危重患儿转运中心,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及其后遗症的防治、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新生儿急重症抢救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新生儿危重症及提高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存质量方面成效显著。科室医生高超的诊疗技术水平应该是新生儿疾病成功治疗的最大保障,但新生儿科主任却说,“新生儿救治成功率70%的工作取决于护士。”

是啊,一个个新生儿刚出生就从全省各地被紧急转运到吉大一院新生儿科,医生正确的诊治是治病的第一步,但随后的全程专业护理才是新生儿能否真正成活的关键。因此,过硬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喂养经验使护理团队成为了新生儿科的主力军。

新生儿科工作强度大,这个由121名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由于新生儿科需要全程24小时陪护,因此其他科室护士每天只要两班倒,新生儿科却需要每天3班倒。虽然工作时间相对缩短,但只要一上班,护士们就如同上了战场,一刻不能松懈,眼睛来回地巡视着自己病房的小患者们,从测体温、观察心跳,到定时喂奶、2小时一更换尿布、翻身等等,每个病房七八个新生儿,每个孩子都要整点记录生命体征,半点记录出入量,每个孩子换下的每片尿布都要精准地称重并记录,以便根据排出量来决定下一次的摄入量。这项工作结束,就紧接着进行下一项工作,护士几乎都没有坐下休息的时间,就连吃饭也只有半个小时时间,而且都是跑着去跑着回的。

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就要求有更高的资历和护理水平,这里的护士必须能准确听辨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保温箱的呼叫声音,每时每刻观察着每个患儿仪器上的数值。重症监护室护士们还依稀记得照顾当时体重只有500克的“手掌婴儿”和25周早产儿的情景。由于早产儿过早出生,身体各个器官还未发育完全,头72小时是最关键的,这样的新生儿只能由一对一专人专护,而且只能由自己的专护人员触碰,别的护理人员都不能接触。这样的早产儿要待在特定的模拟母体子宫保温箱中,鸟巢一样的形状,设置的温度、湿度、黑暗程度与子宫相仿。给这么弱小的早产儿喂奶也是困难的事,要从每次的0.1、0.2毫升一滴、两滴开始喂,如果剂量掌握不好很容易会造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随着孩子身体的逐渐发育成长,喂养的奶量才能增加。由于500克、25周的早产儿实在太小,就是超小的尿布湿都几乎覆盖了全身。每到这个时候,护士们都要为他们量体裁尿布,把大的尿布裁小,再用胶布粘好,变成小小尿不湿,两个小时换一次,每天光尿不湿就得做10多个,而这几个早产儿在新生儿科都住了120多天。由于孩子只有巴掌大,家里送来的小衣服都穿不了,每到这个时候,护士们都会亲自为这些小婴儿缝制小衣服。一针一线都倾注了“白衣天使”母亲般的情怀。护士们纷纷表示,提起这些新生儿就真像在说自己的孩子一样。从500克那么小,喂养到出院时的4000多克重,付出了多少辛劳只有她们自己知道,孩子体重每增加一克都倾注了她们的心血。

除了每天的日常护理工作之外,新生儿科护士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接转运来的新生儿。仅2013年就接转运新生儿1000多人。由于负责全省新生儿转运工作,她们常常都要出车到各地市去,无论天气、路况多恶劣,都风雨无阻。一次,马凤丽负责去延吉接转运的患儿,当时正值寒冬,天冷路滑,当地又多以山路为主,来回辗转13个多小时才回到长春。

新生儿科工作量大,且人手不足,对于工作在这里的护士来说,几乎没休过节假日,也几乎未体会过假期与家人休闲娱乐的感觉。新生儿科很多护士的爱人都在一汽大众工作,由于护士工作是三班倒,而一汽大众也是三班倒,很多夫妻半个月见不着面的情况时有发生。32岁的姚晓梅是科室的技术督导,除了日常护理工作外,她还要负责护士们的技术培训。从院里接受完培训后,再分批培训科室护士们,白天培训,晚上夜班,最长的时候四五天没回家,女儿打电话问她,“妈妈,你还要不要家了?”每当听到女儿的发问,姚晓梅就感到愧对孩子。但她觉得,这些新生儿更需要照顾。

虽然新生儿科是24小时全程陪护,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医生和护士还是提倡母乳喂养,这就更增加了护士们的工作量。每天三次,有专人收取家长送来的母乳,工作人员要在每个奶瓶上清楚地记录姓名、床号、送奶时间,再按照送奶时间排好先后顺序放到冰箱保存。每天都有30-40位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护士长李娜说,只要为了孩子健康,我们多付出些都是值得的。

新生儿科的护士们被人们称为“代理妈妈”,因为是她们给予这些刚出生的孩子母亲般的关怀和爱,甚至比母亲更用心地呵护着这些幼小无助的生命,用她们天使般圣洁的情怀陪孩子们渡过生命最初的一道道难关,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帮他们穿越了生与死。